查看原文
其他

一大波行业利好政策来袭,摩拳擦掌大干一场!

2016-06-07 仪器信息网

2016年已逾近半载,尤其是近期,行业内众多利好政策及法规开始涌现。无论是从国家对研发高端科研仪器设备的支持与资助,还是检测行业的改革、实验室改造,以及土十条的重磅来袭,无疑是科学仪器行业重大机遇所在。现小编根据仪器信息网资讯中心【政府要闻】栏目发布信息为准,对近期发布的利好政策进行梳理,如有疏漏,还请在文底留言处补充。

1、国务院:简化科研仪器采购管理,对进口仪器实行备案制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月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确定:简化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管理,中央高校、科研院所对集中采购目录内的项目可自行采购和选择评审专家。对进口仪器设备实行备案制。

会议确定:

一是简化中央财政科研项目预算编制,将直接费用中多数科目预算调剂权下放给项目承担单位。

二是大幅提高人员费比例。

三是差旅会议管理不简单比照机关和公务员。

四是简化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管理,中央高校、科研院所对集中采购目录内的项目可自行采购和选择评审专家。对进口仪器设备实行备案制。

五是合理扩大中央高校、科研院所基建项目自主权,简化用地、环评等手续,对利用自有资金、不申请政府投资的项目由审批改为备案。


 国务院:简化科研仪器采购管理


2、国务院发文支持研发高端科研仪器设备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纲要》战略任务要求建设一批支撑高水平创新的基础设施和平台。适应大科学时代创新活动的特点,针对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建设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突出学科交叉和协同创新的国家实验室。加快建设大型共用实验装置、数据资源、生物资源、知识和专利信息服务等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战略任务节选:

发展智能绿色制造技术,推动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重塑制造业的技术体系、生产模式、产业形态和价值链,推动制造业由大到强转变。发展智能制造装备等技术,加快网络化制造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在制造业中的深度应用,推动制造业向自动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变。


发展全产业链食品安全保障技术、质量安全控制技术和安全溯源技术,建设安全环境、清洁生产、生态储运全覆盖的食品安全技术体系。


加快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技术开发、装备研制及大规模应用,攻克大规模供需互动、储能和并网关键技术。


完善环境技术管理体系,加强水、大气和土壤污染防治及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环境检测与环境应急技术研发应用,


建设一批支撑高水平创新的基础设施和平台。适应大科学时代创新活动的特点,针对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建设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突出学科交叉和协同创新的国家实验室。加快建设大型共用实验装置、数据资源、生物资源、知识和专利信息服务等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研发高端科研仪器设备,提高科研装备自给水平。建设超算中心和云计算平台等数字化基础设施,形成基于大数据的先进信息网络支撑体系。


战略保障:

提升中国标准水平。强化基础通用标准研制,健全技术创新、专利保护与标准化互动支撑机制,及时将先进技术转化为标准。推动我国产业采用国际先进标准,强化强制性标准制定与实施,形成支撑产业升级的标准群,全面提高行业技术标准和产业准入水平。支持我国企业、联盟和社团参与或主导国际标准研制,推动我国优势技术与标准成为国际标准。

  推动质量强国和中国品牌建设。完善质量诚信体系,形成一批品牌形象突出、服务平台完备、质量水平一流的优势企业和产业集群。制定品牌评价国际标准,建立国际互认的品牌评价体系,推动中国优质品牌国际化。

长按并识别二维码

查看“战略纲要”全文


3、国务院支持仪器购置和实验室改造,强化基层检测能力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16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对2016年全国食品安全重点工作作出部署。

《工作安排》中指出,要健全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立并公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目录、地方标准目录。(国家卫生计生委、农业部会同各省级人民政府负责)加快制修订一批重点食品安全标准和农药兽药残留标准。加快公布整合后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废止、修订其他相关食品标准。。。。实施加快完善我国农药残留标准体系的工作方案(2015—2020年),新制定农药残留标准1000项、兽药残留标准100项、农业行业标准300项。

《工作安排》中还特别提出,要加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食品安全监管执法能力建设。继续加强食用农产品、食品安全检(监)测能力建设,支持检验检测仪器设备购置和实验室改造,强化基层检验检测能力。


国务院大力支持仪器购置和实验室改造,强化基层检测能力



4、“土十条”出台:土壤环境监测体系总体滞后 市县级监测仪器亟需升级


6月,土壤污染治理行业翘首盼望的“土十条”终于出台了。环保部解读称,“土十条”将推动形成土壤污染防治产业链,规范土壤污染防治产业发展;实施“土十条”,到2020年,预计可带动环保产业新增产值约4500亿元。

土壤污染的危害不容置疑,令人更加担忧的是,目前,我国土壤环境监管能力不足。

目前,我国在空气、地表水、声环境等常规环境监测领域已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监测体系,具有较强的监测能力,但土壤环境监测能力亟待加强,尚不能及时掌控全国和区域土壤环境状况。同时,市、县级环境监测机构土壤环境监测仪器设备、专业监测人员匮乏,土壤环境监测体系总体滞后,对酞酸酯、激素类等新型土壤污染物的监测更为缺乏,常常使区域环境综合分析遇到瓶颈制约。

建设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统一规划、整合优化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2017年底前,完成土壤环境质量国控监测点位设置,建成国家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充分发挥行业监测网作用,基本形成土壤环境监测能力。各省(区、市)每年至少开展1次土壤环境监测技术人员培训。

各地可根据工作需要,补充设置监测点位,增加特征污染物监测项目,提高监测频次。2020年底前,实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所有县(市、区)全覆盖。


“土十条”今日出炉,36大疑问环保部权威解读!



5、国办印发行动方案,8方面重点任务力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作出部署。《方案》围绕激发创新主体积极性、构建支撑服务体系、完善创新要素配置等,部署了8个方面、26项重点任务

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是加强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关键环节,对于推进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撑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我国优秀科学仪器研发成果在国民经济建设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具有重要意义。

要完善有利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政策环境,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建立符合科技创新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形成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新动力。

长按并识别二维码

一图读懂“行动方案”


6、质检总局将建22个检测联盟,打造检验检测“航母”


第四次全国质检科技大会总结了“十二五”质检科技的发展成果,分析了质检科技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明确了“十三五”质检科技工作思路,部署了2016年质检科技工作。

目前,质检全系统技术机构和实验室总数5451个。全系统科研、检测仪器设备总数达79万多台套,原值335亿元,比“十一五”末分别增加88%和139.3%。新增国家食品质量安全检测监测能力专项投入5000余台套仪器设备。

在质检技术机构建设方面,未来五年,质检总局将建设22个检验检测技术联盟,促进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统筹规划公益类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的发展和布局,推进经营类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改革,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拥有知名品牌的检验检测认证集团,打造我国检验检测“航母”。

长按并识别二维码

查看详细建设内容


7、2015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获基金委资助5个亿


3月29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三五”发展规划》“十三五”期间,基金委将继续加大对仪器类项目的支持力度,特别是根据实际需求将增加对千万元量级仪器项目的支持规模。


2015年基金委择优支持创新研究,源头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择优资助了各类项目40668项,资助直接费用218.84亿元、间接费用39.58亿元。其中,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自由申请类资助81项,直接费用5.03亿元。

长按并识别二维码

查看2015年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

资助经费明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